【验客】红崖绝壁“万仙山” 《初识郭亮》
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,知道了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的郭亮,也就是现在的“万仙山景区”,听介绍说这里群峰竞秀、层峦叠嶂、沟壑纵横、飞瀑流泉,既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、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,集雄、壮、奇、幽、峻为一体。景区有中华影视村--郭亮、清幽山乡--南坪等。历年来陆续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、国家级地质公园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后来见身边的色友们一个个跑去拍了片,看后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,于是乎便拿定主意,找机会非要去看看不可。
那个深秋的周末,飕飕的北风裹着寒流恶狠狠地袭来,几位同事临行前有点犹疑:还行吗?走!再不去今年就没机会啦!照例,打开同程网订票,虽无验客名额了,但同程优惠,一行众人,省不少银子呢!
驱车来到景区已是下午两时左右,到了票务处报上同程网订单号,被告知到办公室办理,工作人员拿出底单,仔细的核对了同程网订单号,开出了票据。呵呵,值得称赞的是这里记者证、摄影家会员证(包括市级的)全部免票,他们从传播中尝到甜头,当然知道宣传的重要性。
景区大门。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万仙山开始火啦:《清凉寺钟声》、《走出地平线》、《战争角落》等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,特别是《举起手来》影响很大。许还山、杨在葆、濮存昕、郭达、潘长江、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,郭亮村又被誉为“华夏影视村”、“中国第一影视村”
这是郭亮村口。
万仙山俊秀的景色吸引着众多书画家、摄影家前来写生、采风。载中央美院、广州美院落等100多所艺术院校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,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在这里临景习作,瞧这村口的碑就知道了。口碑一词莫非源于此地?
说起“万仙山”这名还有个故事:它原来叫沙窑乡,1992年,建设部旅游资源调查组的专家到郭亮、南坪考察,时任沙窑乡刘乡长和南坪村崔书记给专家讲了神话传说,专家们听了就给郭亮、南坪周围的山峰定名为万仙山。从此,这“沙窑”就变成了“万仙山”。
郭亮村是万仙山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,现有几十户人家,300余口人,年青人大都外出打工,留家的都都做起了旅游农家乐生意,我们住的农家乐挺便宜,三人间60元,二人间40元,就是吃饭的贵,几盘不起眼的山中土菜(谁知道土不土)要价不低,第二天早上要吃早餐,白水鸡蛋居然要三元一个,坑爹呀!
这张是我爬到村旁的小山坡拍的郭亮全景。
据百度:郭亮村位于太行腹地,村前咫尺是百米悬崖,村后是高耸的山峰,自古交通闭塞,出山艰难,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外,天梯是郭亮人的必经之路,720级台阶,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,最窄处20多公分,险要处须侧身才能通过。多少年来,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,买来的牛犊、小猪都有是从山下抱上来,长大后,却要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,天梯险峻,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梯,轻者致残,重者丧命。
下图红圈处即为郭亮村位置。
1972年,不甘苦熬的郭亮人向绝壁要生路,要通道,全村挑选出13个青壮劳力,组成突击队,用土专家、土办法在红岩绝壁上测出隧道线,聚在天梯下举拳面壁,发誓要凿穿绝壁,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。修路没有钱,全村卖牛羊,卖药材,卖山果筹资。突击队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角4分钱,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。
在无电、无机械的条件下,凭手工用五年的时间一锤一钎的凿出1250米长,6米宽,4米高的隧道,开出石方26000产方米,打秃钢钎10多吨,打烂铁锤上千个。 上至70岁的老人,下至十几岁的娃娃轮流上工地,清理石碴,人人肩头成茧,十指流血。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,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,号称太行隧道之父。
郭亮隧道外侧的35个天窗,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,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。郭亮洞被人称为绝壁长廊。国外朋友来郭亮采访,称绝壁长廊为世界第九大奇迹。郭亮洞的开通,为郭亮村的经济和旅游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这一池碧水被人称为“天池”。郭亮人在开凿绝壁长廊的同时,从山下背沙子、背水泥筑坝修建了郭亮水库,坝高39米,蓄水量9万立方米,成为太行山上最高的水库,水清见底,倒影青山。
倘佯在郭亮村内,无处不见这些石屋、石庙、石墙、石桥…… 它就是个石头砌起的村庄。
秋日已尽,房前屋后的花木在展示着最后的青春。
翌日晨,冒着刺骨的寒风跑到对面的绝壁上,俯瞰万山,更加惊心动魄。脚下就是万丈深渊,一点保护都没有。拍完照突然心中一紧:我要是掉下去,谁都不知道我在哪了……收工,赶紧撤!
沿着村边的石条小路,心中充满遐想。梦幻中前面一婀娜多姿红衣女子款款走来,我端起相机,咔嚓一下,定格成永恒……
很快梦幻就被寒风吹散,看看这寒冰,天这么冷这么早,谁家女子会到这里!
一阵寒风吹的混身打了个冷颤,裹紧了身上的单衣,衷心的告诉你:今年的寒流特别早,千万别忘穿棉袄!爷这么多年从没有象这样次这样被冻熊过!